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市局要闻

《市场监督管理》半月刊2025年第17期刊登宝鸡农业标准化工作经验

来源:宝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9-19 09:26



原文:

标准化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本文基于陕西省宝鸡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实践,分析农业产业标准化发展优势与面临的短板,就标准化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实践情况

坚持标准赋能,开启农业强链“新征程”。宝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在全省市级城市以市政府名义率先出台《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加强标准化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宝鸡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暂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宝鸡市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措施》,连续两年兑付农业农村领域制定地方标准补助项目100余万元。宝鸡市眉县突出标准引领、标准赋能,先后制定猕猴桃产业相关地方标准12项,成为欧盟境内受保护的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之一,获得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县等殊荣24项。

健全标准体系,点燃产业稳链“新引擎”。宝鸡市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46个,制修订农业农村领域市级地方标准55个。千阳县大力实施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新建标准化中蜂养殖场15个、中蜂存栏8.1万箱,全产业链产值3.5亿元,当地某企业成为全省蜂产业链群企业。陇县通过实施国家奶山羊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完善奶山羊养殖标准化体系,实现乳产品质量全链条监管、科学化监测、智能化追溯,建成标准化规模羊场63个,奶羊存栏55.4万只,年生产鲜奶13万吨,年乳粉加工能力达2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75亿元,带动4861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80元。

聚力标准制定,凸显要素补链“新优势”。凤县有全国70%的麝香产量,1克麝香的药厂收购价格为250余元,制定并发布宝鸡林麝地方标准后1克收购价升至400元,加工去硫后可卖到700元,制作成饮片的价格达到1800元。太白县是太白贝母的主产区,2013年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以来,2023年省、市级太白贝母地方标准制定实施后的种植面积400余亩,太白贝母价格每公斤从之前的700元至800元涨幅至市场价每公斤2600元至3500元。千阳县发布陕西省苹果地方标准6项,建成国家级矮砧苹果机械化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种植矮砧苹果13万亩,苗木繁育基地3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27亿元,千阳苹果4次供货空间站、纳入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融入美丽乡村,打造标准延链“新样板”。宝鸡拥有国家和省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6个、省级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试点项目9个。千阳县深入实施人居环境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示范,推广运用千阳县张家塬镇双庙塬村陕西省人居环境整治和崔家头镇黄里村省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成果,全县科学编制16个村庄规划,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3个、市级重点村8个,南寨镇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建设示范镇,张家塬镇入选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陈仓区周原镇杜赵村获批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以来,认真学习贯彻《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制定6大板块、61项相关规范,其中涉及9项村庄道路建设、16项生活垃圾清运管理制度、7项猕猴桃产业发展规范、8项公共服务规范、9项文化建设标准、11项组织管理规范,通过制定村级标准规范、对照标准贯彻执行、落地实施标准,擦亮村庄“颜值”。

存在不足

对制定实施农业标准缺乏统一规划,针对性不强。制定和实施标准处于自发和分散状态,标准不配套、不统一,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主导种植产品缺少配套和完整性,尚不能更好地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

农业标准研究工作滞后,推广实施乏力。标准技术内容陈旧,部分产品缺少技术要素要求。涉农单位自觉应用标准的比例不足,部分标准缺乏有效宣贯,无法更好地为广大技术人员所掌握和应用。

农业标准化专业人员匮乏,业务培训不到位。全市农业标准化研究领域人才缺乏,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不完善,尤其对农技体系专业人员培训少、业务知识更新不及时,影响农业标准化工作质效。

思考建议

农业产业振兴标准系统化。结合全市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实际,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农业标准和农产品检测技术研发,鼓励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与成果转化,补充制定其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全产业链标准,以及山地农业的机械产品与机械化种植、新型农业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标准体系,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全面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政策经费奖补标准多元化。将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监管追溯和检测体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农业标准化生产进行政策性奖补。县(区)财政部门负责筹集奖补资金,市财政部门负责对市区范围进行50%奖补。对市级地方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给予一次性奖补,对成功创建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基地)的单位给予奖补,持续提升标准化水平,形成农业各领域、不同阶段有标可循、有标可保、有标支撑局面。

宣传引导公开标准体系化。强化对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和推广,切实提高广大农业生产主体标准化生产意识。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介,开展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农业标准化知识宣传普及,组织优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提升标准公开率和知晓率。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在标准化实施中的作用,将现代农业标准作为生产经营、提供服务、管理质量的依据和手段,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专业人才培训标准精准化。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培训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从市、县相关部门选派农技人员到科研院校进修学习,培养一批既有标准化专业知识,又懂农业生产技术的农业标准化推广人才队伍。围绕人才振兴,推动产才融合,构建“一产业一人才标准”格局。

来源:《市场监督管理》半月刊2025年第17期